1. 智慧港口。以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港口作业对象的模型构建、实时感知、智能决策和综合管控,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满足多层次、敏捷化、高品质港口运输服务要求,打造具有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柔性、保障有力等鲜明特征的现代智慧港口。
2. 智能制造。探索“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综合运用智慧感知、机器视觉、设计与制造协同的数字主线技术、精准远程操控、物联网、并行仿真、智能算法、数字孪生、智能控制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智能决策、柔性化制造、生产智能调度、工艺智能管理、质量智能预测、设备能耗优化、设备智能诊断与维护等方面形成行业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施企业内网升级工程,综合运用5G、IPv6、TSN、工业PON等新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推进未来网络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智慧化运营服务平台,全景洞察企业信息,为企业、园区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
3. 道路交通。聚焦双碳背景下道路交通领域新材料、新技术;围绕汽车自动驾驶与交通安全、智慧出行、智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综合运用车端与路端传感器融合的高准确环境感知与超视距信息共享、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在交叉路口、环岛、匝道等复杂行车条件下应用示范,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巴士、室内泊车引导、车道级路径导航等场景发展。聚焦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等典型应用场景,围绕智慧车辆、智能维护、智慧建设、智慧制造等,推动机器人、环境智能感知及控制、智能安检、5G、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中推广应用。
4. 电力水务。推进面向智能配电网的5G技术融合应用,实现从电厂到用户终端的智能化管理,推进高弹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示范应用,加快柔性组网等配网新技术落地实践;推动信息技术与水务业务深化融合,搭建智慧水务总体框架,推进运行状态智慧感知、预警、精准控制、模拟仿真和云端信息化系统开发,建成具有宁波特色的智慧水务应用场景。
5. 医疗健康。推动电子病历、影像等数据资源共享,为人工智能诊断产品等提供测试、验证场景。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型企业参与医保管理服务,搭建“智慧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在大型医疗机构设备政府采购中,推动创新医疗器械示范应用。在住宅适老化改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方面组织搭建应用场景,在社区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无障碍适老化设计、安全防护、室内环境营造等技术。
6.市政建设。在城市重点区域人居环境改善、老旧城区改造、市政设施监管、工业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方面组织搭建应用场景,为创新企业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有建筑改造中提供示范应用支持。在新建商品房中试点智慧家居的配套应用。